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24篇
  273篇
综合类   1034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361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分别制备了源于鸡、鹅、鸽、鹌鹑、孔雀、画眉鸟、珍珠鸡的禽型副粘病毒(APMV-1)7个强毒分离毒株和商品弱毒疫苗株克隆30(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并用这8种灭活油乳剂苗和C30株的活疫苗分别在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免疫及交叉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PI)分别测定试验禽血清的新城疫病毒(NDV)血凝抑制(HI)抗体的滴度,并于PI 5周用强毒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鸽的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MAT)为9.00~10.0 log2,鸡的为7.13~7.63 log2,鹌鹑的为5.00~5.13 log2,鹅对灭活油乳剂苗的为5.63~6.38 log2、而对C30株活疫苗的仅为3.38log2;除了C30株活疫苗免疫鹅提供的保护率比较低(20%)外,8种油乳剂苗都能对同源或者异源强毒株的攻毒提供比较高的保护率(66.75%~100%)。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疫苗株C30与近年来从各种不同禽类分离的致病性APMV-1野毒株之间、不同禽源分离株之间的抗原性,以及各种不同禽源分离株的之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均不大。  相似文献   
22.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毒素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证实广西某鸡场鸡群急性死亡是由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23.
选取体重相近、健壮的4周龄合浦鹅60羽,随机分为稻草粉组、玉米秸秆粉组和花生藤粉组,每组20羽,饲养42 d。于8周龄时从上述试验组中各选取5羽体重接近的鹅,测定其对3种纤维来源的饲粮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1)饲喂含粗蛋白质约为13.80%,粗纤维约为8.0%的饲粮,稻草粉、玉米秸秆、花生藤用作饲粮纤维来源,不影响合浦鹅的日增重、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P>0.05)。(2)花生藤粉组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代谢率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稻草粉组和花生藤粉组的饲粮粗蛋白质、能量的代谢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粉组(P<0.05)。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5.
广西玉米纹枯病菌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玉米主产区的8个县市秋玉米的纹枯病病株中分离出8个玉米纹枯病菌株,经生物性状的观察和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它们都属于立枯丝核菌AGk-1-IA融合群;腐生定殖能力和致病力测定表明,菌株GX4、GX1的腐生定殖能力和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26.
重回缩修剪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交叉封行的大乌圆龙眼树(8年生)进行重回缩修剪,重剪后用167mg/LPP333溶液调节树体生长,冬季喷施450mg/L乙烯利控梢促花,研究其对龙眼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重回缩修剪后,大乌圆龙眼叶片的乙烯、IAA含量下降,GA3、ZT含量增加,而对ABA含量影响不大;重回缩修剪后施PP333,叶片乙烯、IAA和ABA含量增加,GA3、ZT含量下降。在龙眼花芽生理分化期,重回缩修剪树叶片内源激素处于较高GA3、较低ZT水平,据此认为这是导致龙眼重回缩修剪树难以花芽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双孢蘑菇生产种常见问题及生产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双孢蘑菇生产种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生产改进,规范操作措施,提高优质生产种成品率,为本地区逐年增加的双孢蘑菇栽培提供优质可靠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28.
作者研究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EGF、IGF-1以及EGF联合IGF-1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各种浓度的EGF都可以提高水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其中50 ng/ml EGF有显著影响(P<0.05)。②10、20 ng/ml的IGF 1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 30 ng/ml的IGF-1能显著提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P<0.05)。③添加20 ng/ml EGF+30 ng/ml IGF-1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于添加30 ng/ml的IGF-1组,显著高于添加20 ng/ml EGF组和对照组(P<0.05)。可见,EGF和IGF-1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9.
试验系统探讨了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方法。结果表明: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FSH(促卵泡素:0.1ng/mL)和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0.01IU/mL)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显著,但2组间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在成熟液中添加0、10、30、50、70ng/mL或90ng/mL的EGF(表皮生长因子),50ng/mLEGF组的分裂率达到84.90%,囊胚率达到30.20%,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分别使用以TCM-199和NCSU-23为基础液的成熟液来成熟培养猪卵母细胞,NCSU-23组的分裂率,成熟率和囊胚率均高于TCM-199组。使用离子酶素激活方法和电激活方法进行对比,离子酶素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效果好,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0.
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对台农1号杧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杧果坐果率与开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关系,以台农1号杧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80个温度和湿度自变量与不同时期坐果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花后14d的坐果率受温度和湿度条件影响最大。(2)花后7d两性花坐果率与花后1~6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直线线性负相关,与花后1~2d、1~4d、1~6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10℃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花后14d坐果率与花后6~10d的平均最高温度、4~10d平均温度、2~10d平均最低温度、4~14d>10℃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直线线性负相关。(4)花后25d坐果率与花后1~10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10℃积温以及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5)有利于花后14d坐果的花后4~14d的下限平均温度为20.6℃,最适温度为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